.jpg)
低溫、寒風、雨雪,在這個寒冷的冬季中,有一些我們不常遇到的人,他們不怕嚴寒,不畏風雪,或是在深夜,或是在清晨,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,只為公交能夠按時發車,只為市民的家中能及時喝上一杯熱牛奶 ...... 在這寒冷的冬季,他們爬冰臥雪,只為守護著這座城市的運轉,只為給泰城的千家萬戶帶來一份溫暖。正因為有他們,這個冬季不再那么寒冷。
隨著冷空氣的到來,近幾天泰城迎來了降溫降雨的天氣。此時,有更多的市民都放下了電動自行車、摩托車,轉而選擇坐公交出行,既避寒又方便的公交車,讓市民在寒冬中出行更方便、快捷。然而,每天都有這樣一群工人,他們在黑夜中忙碌,為一輛輛電動公交車充滿電,做好安全檢查,保障每一輛車能夠在清晨準時發車。
夜晚深度保養每臺公交 他們注重每個細節操作

近日的一天晚上,記者來到第二公交公司三里充電站時,站內整齊地停放著幾十輛公交車。公交車的車門敞開著,尾部還插著充電槍,正在進行充電。李宗町和其他兩名工作人員正在這些公交車中來回穿梭,給車輛充電,給車輛做安全檢查,有序調放著每一輛公交車。李宗町是這個充電站的一名充電工,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晚上給這些純電動公交車充滿電,保障第二天能及時發車。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,給這些純電動公交車充電,可有講究。" 每天晚上到這個充電站充電的公交車有上百輛,首先要做到有限的空間里有序調放車輛,如果做不到合理調度,這么多公交車進出充電站都會成為大問題。" 李宗町說,進出充電站要按規定路線走,按順序確認好每一臺公交車,第二天最先發車的公交要最先充電,在最外側停放,這是必須遵守的規則。每天,公司調度部門會將第二天發車的公交車輛排序。晚上 9 點鐘,到崗上班的李宗町他們會拿到一份調度單,根據車牌等信息,李宗町他們開始為第二天即將 " 上崗 " 的公交車排序,將車輛有序從交通賓館公交樞紐站擺渡到三里充電站,為車輛開始充電 ." 這里空間有限,停放不下這么多臺公交車,所以我們要從交通賓館公交樞紐站將車輛開到這里,充滿電后再停放回去。北進南出,就是防止充電站內‘賭成一鍋粥’。" 李宗町介紹。
每臺純電動公交車一次充滿電需要 2 個小時左右,這里的 36 個充電樁,負責給上百輛公交車補充電能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公交車左右之間相距不足一米,李宗町他們在黑夜中駕駛著公交車輕松地進行倒車、停放,考驗的是他們熟練的駕駛技術。停車、斷電、拉手剎,經過在電腦屏幕上一連串的設置,插入充電槍后為公交車充電,整個過程完成的快速、準確、恰當。" 純電動公交車充電都是用的高電壓、大電流,所以每一步操作都馬虎不得。每一臺車白天要臨時補電三次,夜間要完成一次全過程的充電,這次全過程充電也是對電池組的一種保養維護,所以夜間的這次充電尤為重要。" 李宗町現場介紹。
零度以下室外工作 額頭上冒出汗珠

從晚上 9 點一上班,一直到第二天凌晨 5 點,李宗町他們一直穿梭在一輛輛公交車間,查看每臺車的充電進度,確認每臺車的發車順序,調放好每一臺公交車。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,雖然夜間的室外溫度已經降至零下,但他們的額頭上卻冒出了汗珠。" 這一晚上腳步不停,所以厚大衣穿不住,一件工裝里面套件棉襖就足夠了。" 李宗町指著身上的一件深色棉襖說。充電樁顯示充電完成,李宗町再次確認發車順序,將充滿電的公交車再擺渡回交通賓館樞紐站,按照先發車輛最外側停放的順序,整齊停好每臺公交車。
據第二公交公司三里充電站站長黃永森介紹,所有的充電工不僅要遵守充電操作的安全規范,就連擺渡車輛進出充電站、停放車輛等每一個細節都要嚴格遵守規定。" 從清晨 6 點開始,這些公交車陸續發車,所以車輛充滿電他們在擺渡停放時,就要按照發車順序依次停放,這也為了方便司機有序發車,保障整個樞紐站有序運行,更是為了保障每一班公交車都能按時發車,按時運送乘客," 黃永森說,純電動公交車不像是以往的燃油車,冬天既不需要公交司機提前 " 熱車 ",也不需要等待水溫上升后才能開啟暖風。清晨一發車,司機師傅便可隨即啟動隨時發車,車廂里也會隨時有暖風開啟,乘客一上車便可感覺到真真暖意。
一班準時到達的公交車,上車后乘客感覺到的陣陣暖風,看似都是不起眼的小細節,但這些都需要像李宗町他們這樣的充電工,在寒冷的冬夜不斷地忙碌,為每一臺公交車做好車輛充電、保養;是他們的忙碌,換來公交車的準時發車,是他們的忙碌為乘客整天一份溫暖,是他們的忙碌,為城市節能減排、保護環境貢獻一份力量。

【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建 陳陽】
.jpg)